题目:大型/高可靠中空构件低压成形技术及应用/轻质薄壁构件电磁成形技术和应用
时间:2025年9月25日 9:00-11:30
地点: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F210会议室
邀请人:彭林法 特聘教授(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
报告题目:大型/高可靠中空构件低压成形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初冠南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人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流体压力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课题30余项,在IJP、MACH TOOL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在汽车和航空航天获得广泛应用,2021获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24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报告摘要
聚焦飞行器运力提升、结构功能一体化、车身材料高强化等对中空构件提出的“大型化、高强化、复合刚度”制造需求,从理论上证明了内压支撑下管壳可进行可控的压缩变形,据此提出了“压缩”代替“膨胀”的逆向思维制造该类构件的新工艺-低压压形技术。成形思想的转变:①突破了超大构件的成形极限,②从根源上避免了微裂纹萌生和壁厚减薄问题,拓宽了高强低塑性材料的成形极限和疲劳寿命,③实现了复合刚度中空构件的整体成形。以压缩成形为核心思想,形成了三大类、五小类谱系化工艺,开发了系列专用装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产业。
报告题目:轻质薄壁构件电磁成形技术和应用
报告人:崔晓辉 研究员(中南大学)
报告人简介
崔晓辉,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入选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一直从事轻质薄壁构件电磁成形理论、技术、装备和应用研究。主持科工局专题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航空航天和民营企业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JMTM、JMPT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获行业协会一等奖3项。担任《中国机械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塑性工程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副主任委员等。
报告摘要
轻质薄壁构件成形过程中材料应变局域化和残余应力大等问题突出,导致零件制造易出现开裂、起皱、回弹等制造缺陷,制约了构件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电磁成形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应变速率成形方法,因其独特的动态加载特性,展现出显著提升材料塑性变形能力、有效抑制零件回弹变形等突出优势。然而,电磁成形等极端应变速率下材料高塑性、低应力的物理机制依旧不够明确,该问题已被列为2024年度机械工程领域的三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为此,本报告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建立融合宏观力学响应与微观变形机制的材料模型和增塑性准则,揭示了电磁成形过程中材料塑性显著提升和应力松弛的物理机制。发明了多种面向复杂薄壁构件的新颖电磁成形工艺,成功实现了其高性能、高精度制造。开发了具备高稳定性与高功效的配套装备系统,支撑了复杂薄壁零件的量产化制造。